龙腾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龙腾小说网 > 八卦史记故事 > 第92章 项羽本纪(一)

第92章 项羽本纪(一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项羽是楚国下相人,姓项名籍,字羽。刚开始起事(响应陈胜吴广起义,反抗秦朝暴政)的时候,只有二十四岁。

项羽的叔叔叫项梁,项梁的父亲叫项燕。项燕是楚国名将。秦国灭楚国的过程中,项燕打败秦国名将李信带领的二十万大军,让秦始皇不得不亲自请王翦出山,并带六十万大军出战。后来项燕跟王翦对峙很久后被王翦打败,逃走以后立昌平君做楚王,最后兵败自杀。

也就是说项羽是项燕的孙子。项氏一族,代代都在楚国做将领,封地在项这个地方,所以他们家族姓项。项家属于军事世家。

项羽年少的时候学习书法,没有学好,后来又去学剑,还是不能坚持到出成果。项梁很生气。项羽就说:“写字不过是记记人名。学剑也就是跟一个人对抗而已,这些都不值得学。要学就学可以对抗万人的。”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,项羽非常高兴,但是大体知道兵法的意思之后,又不肯深入的学习。

这里看起来项羽就是个浅尝辄止的急性子。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和项羽的年龄看,可能感觉就不太一样了。

项羽出生在公元前232年,秦国的灭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25-222。也就是说项羽的童年的将门贵子的童年。所以他才能学书学剑。

另外那个时代的书,也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书法,那个时代写字用竹片木片。孔子读书韦编三绝,把竹片木片用牛皮等有韧性的东西编起来才成书。

没有纸张,一般人也用不起布帛。秦始皇看奏报都是按斤算,所以项羽能学的书,基本也是拿刻刀在小板板上比划,几岁的小孩子,谁沉得住性子啊?

他们家是武将,外面都是哼哼呼哈,一个小孩拿着刻刀一点一点熟悉纹络,考虑力度,这也太考验人性。再说那个时候秦国楚国打仗啊,学了书法又能怎么样?学了剑法又能怎么样?周围都是群情激奋的将士,五六七八岁的孩子学万人敌保家卫国是最正常不过的价值取向了。

说是学书不成,不代表他没有文化,垓下的时候自创歌曲;说是学剑不成,可看后来项羽的战斗力,一把剑以一敌百也不是谁都做得到的。

至于说学兵法也不深入去学,项燕被逼自杀时项羽十岁左右,项羽的父亲没有记载,不知道是不是也在对秦战争中去世。国破家亡名将后代,除了逃亡应该没啥好结局。所以对于兵法的学习,很可能前期缺乏真正的实践,到后期十几岁发育起来,力能扛鼎的强汉,一抬手没三个回合对手已经落马,弯弯绕绕对他来讲没用啊。

一力降十会,智慧是弱者对抗强者采取的曲折回环,项羽本身是强者,实战中总是用不上的东西,他怎么可能去下力气去学呢?

项梁曾经在栎阳被通缉,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,因此事情得以了结。后来项梁杀了人,和项羽到吴中躲避仇家(秦国后期攻打下来的土地,管理上还有一定的疏漏,所以项梁这样的通缉犯能隐藏下来,并且混到高位)。吴中贤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。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事的时候,经常由项梁主持办理,他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,所以也借此了解这些宾客们的才能。

秦始皇巡游会稽,渡过浙江的时候,项梁和项羽一同前去观看。项羽说:“这个人也不是不能取代他。”看不太上秦始皇的样子(秦始皇本纪里有写秦始皇外表并没有那么出众,尤其是远观,看不清楚眉目,另外秦始皇应该五十岁以上,可能已经不那么挺拔威严,项羽身高两米多,可能看谁都是矮子),项梁捂住他的嘴,说:“别乱说话,要灭族了!”

但是项梁因此觉得项羽非同寻常——胆子大。项羽不光胆子大,本事也大。项羽成年后身高八尺有余,当时秦国的一尺大约27.7厘米,项羽身高接近2米三,力气过人,能够举起大鼎(秦武王就曾经举鼎绝膑而死)。因为才能勇气都超过常人,就连吴中子弟(非自己地盘,他属于外来户)也都畏惧他。

这里我们就可以跟前面学兵法的事情结合起来。你让一个壮汉跟个弱鸡一样左琢磨右比划,他耐不下性子来啊,一脚踹飞的玩意儿,谋划个屁!

秦二世元年七月,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。这年九月会稽郡郡守殷通跟项梁商量说:“长江以西的地方都造反了,这是老天要灭亡秦朝的时机啊。我听说先行动的话能够左右管控别人,后行动的话就被人左右管控(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),我想发兵攻打秦朝,任命您和桓楚做将领”。

关于桓楚具体是谁,做了什么不清楚,只知道他当时也是逃犯,隐藏在某一片水域,后期跟随项羽打过仗,再后来就没有记载了。

插一句,这些秦朝的高官跟流窜的旧势力好多都是勾勾搭搭。攻下一个国家接过管理权并不是结束,不断的加强管理,自上而下梳理重要人物的关系,需要细水长流的功夫。

项梁听殷通这么说,就回答说:“桓楚目前在逃亡,别人都不知道他具体藏在哪里,只有我家项羽知道。”然后退出来找项羽,找到后让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着召唤。

然后项梁又进到屋里坐下说:“项羽就在外面等待召唤,您叫他进来吧,好让他接受您的命令去找桓楚。”

殷通也知道这件事必须保密,就说:“好。”项梁就把项羽叫进来。

不一会儿,项梁就给项羽使眼色,说:“可以干了。”

于是项羽就拔出剑来把殷通的脑袋砍下来了。

项梁于是拿着殷通的脑袋,佩戴郡守的印绶,要行使郡守的权力。

这属于造郡守的反。殷通作为郡守也是有自己的铁杆的,理所当然要攻击项梁,结果项羽拿剑杀死了几十上百个人。一时间整个郡守府的人都吓得趴着不敢动了。所以,前面说的“学剑不成”,实质上是不成立的,以一敌百还被人说不行的话,那“行”的标准实在太高了。

郡守府被拿下了,项梁于是召集他比较熟知的豪吏(吏,基本管文,也有管缉盗治安的),告知他们要起兵响应陈王起义,于是举兵吴中。然后派人到所管辖的各县征兵,得到八千精兵。然后委任吴中的豪杰们(可能有一部分是在逃人员,基本管武)为校尉、侯、司马。军政两班都全了。

这时候有个人没有被任用,他就找项梁问原因。项梁说:“之前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我曾经委托您主持办理某件丧事,但是您没有办好,所以我不能任命您做事。”所以大家都很服气,于是项梁就成了会稽郡的郡守,项羽担任裨将(谁不服打服,再不服就干掉),攻取所辖的各县。

这里咱们说说殷通和项羽吧。说起来殷通具体什么出身不清楚,但是能做到郡守,基本都是世家大族。至于说是秦国人出身还是楚国人出身,或者原来东方其他国家出身,楚国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。统一大业摧枯拉朽,秦国未必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,即便人才很多,为了弱化来自底层的反抗,以楚治楚是一个更便宜的选择。

当然这些身居高位的楚人最少明面上要政治正确,拥护秦朝的统治,也就是政治变通性;另外必须有一定的根基,一定的能力,能够辖制住治下的英雄豪杰,可以起到切实的管理作用,征兵征粮啦,徭役啦,要供应的上。

所以殷通当秦朝的官的时候,也努力对上满足,虽然具体事务是项梁安排的,明面上主事的是殷通,当然私底下小动作没有停,任用项梁,留意桓楚。而眼看秦朝呼啦啦大厦将倾,殷通也颇懂得顺应形势,反也就反了,还任命流犯主持军务。所谓忠诚也是没有的,都是利弊权衡。

关于项梁和殷通之间的合作关系,不管他是知道项梁的根底也好,不知道也好,把民政大事交给一个人之前什么都不考虑是不可能的。大概率还是知道的,可能还以此为合作条件,你帮我办事,我保你性命无忧。所以项梁干掉殷通这件事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干掉救命恩人,是去掉一个威胁自己的合作伙伴。

至于项羽拔剑杀人,这对于霸王来说很可能小菜一碟,他又出身军事贵族,对于人命大概没有平民那么顾忌;多年流亡,叔叔项梁杀了人才逃命,而且确实逃过去了又能主持一郡事务,所以杀人的后果在他那里应该也不严重。后续项羽多次屠城也能看出这一点来,人命这种东西,听话就好;死活不听话,也就是随手一剑的事,不行就多几剑。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分页内容获取失败,退出转/码阅读.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